沉勇大略屯田將軍
77歲高齡請纓出征。西漢諸羌叛亂,漢宣帝詢問誰可退敵,銀須飄飄的趙充國毛遂自薦,我與羌人打交道幾十年,平羌之能“無逾于老臣者”。宣帝問如何解決,趙充國回答,“百聞不如一見,兵難逾度,臣愿馳至金城,圖上方略。”我愿到金城,實地查看制定方略。成語百聞不如一見由此而來。趙充國,西漢名將,隴西上邽(今甘肅天水)人,后移居金城郡令居縣(今蘭州永登),以“良家子”入補羽林,一生戎馬倥傯,安定邊陲,保衛(wèi)內(nèi)地休養(yǎng),功莫大焉!稘h書》評價,“為人沉勇有大略”。
湟中平羌之初,漢軍開支日巨,國家負擔沉重,趙充國“貴謀而賤戰(zhàn)”,提出了聞名古今的屯田十二策,建議實行兵農(nóng)結(jié)合的屯田制度。最初反對者居多,趙充國則堅持罷兵屯田,力促牧場變?yōu)檗r(nóng)業(yè)區(qū),并反復諫言,朝廷于是“詔罷兵,獨充國留屯田!壁w充國便安撫降敵、布施恩德,在今永登以西湟水流域發(fā)展生產(chǎn),保境安民,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屯田將軍,后來證明屯田制度確實是安邦定國之良策。趙充國屯田,引來中原居民首次大量遷居永登,永登也由游牧文化走向農(nóng)耕文化。
稿源:黃河清風 編輯:張艷玲